高山景行,心向往之。4月29日下午,人文學院緬懷名譽院長陳忠實先生逝世三周年追思會在鄠邑校區(qū)人文經(jīng)管樓118室舉辦。鄠邑校區(qū)管理辦公室、學生處、教務處、人文學院負責人和學院師生共計3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。人文學院黨委書記余小勇主持追思會。

陳忠實先生生前為我校雙聘教授、人文學院名譽院長,他曾在我校工作生活十四年,與師生有著深厚情誼。追思會現(xiàn)場通過短片重溫了陳忠實先生的音容笑貌。隨后,大家向先生遺像三鞠躬,深表懷念之情。人文學院白鹿原話劇社的成員代表聲情并茂地朗誦了《白鹿原》選段,表達了對陳忠實先生的敬仰與緬懷。

人文學院王新建教授表達了自身對《白鹿原》的藝術特點的理解。他認為,《白鹿原》是當代中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,無論其思想容量還是審美境界,都有其獨特的、無可取代的地位。從藝術特點而言,《白鹿原》寫作運用的象征主義手法、貫穿始終的土地主題,人物命運百回千轉,人物、社會歷史、文化精神三者之間相互激蕩、相互作用,鋪開了一軸恢弘、動態(tài)的民族靈魂的現(xiàn)實主義畫卷。同時,作為陳忠實先生的學生和同鄉(xiāng),王教授回憶了和先生相處的點滴,話語間表達著對先生高尚品格的敬仰和對先生逝去的懷念之情。
“‘忠實’是先生的名諱,‘友善’是先生一生做人的原則。在先生逝世之后,無數(shù)的人在懷念先生的時候都反復提及先生的為人和藹可親,對于后輩的無私提攜,對于他人的慷慨,以及他的善良、他的樸實無華……先生是名如其人!”人文學院院長李濤教授在致辭中這樣說到。她從“什么是‘好人’”、“如何學習”和“有為”三個方面表達了對陳忠實先生“忠實友善、學為好人”品格的理解,希望每位同學能夠踐行先生“學為好人”的諄諄教誨,做一個對社會、對國家有用的人。


最后,伴隨著熟悉的旋律,在場人員全體起立,合唱由陳忠實先生作詞的校歌《輝煌明天》。正如歌詞中所唱:“青春無愧,指點江山,看我同學少年”。先生雖去,精神永存,石油學子定當不負先生所望,成就一片輝煌明天。
